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2011_12_30_fri
這陣子跟同住的朋友們在借住的朋友家發生了些小插曲;出來旅行感官放大的同時很多枝微末節的事都會影響心情狀態,這是沒辦法的事。
早上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如何在10天之內失去旅伴。
http://tw.m.wretch.yahoo.com/blog/joellehere/14273728
其實,真的發生了什麼不盡人意的事時,不用十天,一天就夠了。
然後我們都能從中學到些什麼吧,更明白人生是無法全然按照預期的。
因為環境、因為貓、因為吸不停的鼻涕和過敏,我們倆單獨從東南邊搬到西南邊,小豪宅到小公寓。
安頓好後跟兩位倫敦人一起在rose bakery下午茶,吃好好吃的司康,聊天喝茶,好放鬆呀!
不知道為什麼,我比較喜歡這樣勝過於逛街買物,一個城市的溫度除了市景、氣候,就是人與食物。
晚上冒著雨與寒冷去倫敦塔橋,像是童話世界裡的一座橋。
接著亂找公車坐,轉地鐵到牛津街逛逛,最後肚子實在餓到受不了了要衝回去煮麵,卻在到家後一開門時聞到食物的香氣!
芊芊在煮飯,而且好好吃,三兩下就吃光光;還有浩仔預訂好的laduree蛋糕(很像巨型馬卡龍),實在是太幸福了:)。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小日記省
昨晚JJ傳訊息來說無法接機,並我要在回去的幾天後再獨自坐車下高雄與她們會合參加同學婚禮,突然覺得回台的路好孤獨。
但瑪法達說我明年一掃陰霾、事業運旺,也有戀愛,是否應該對回台的生活多充滿些期待。
唉。總覺得最近的小日記都是些沮喪的字眼。
小日記即將寫滿一年了(2011/01/01~2012/01/01),之後不確定還會不會繼續往下寫,或是寫,但換另外一種形式;還是先寫完在歐洲的生活之後,回台灣沉潛一下再說,不知道。
這裡的事件記錄、自言自語除了是每天必寫字的規定,也是一種生活反省。
寫的過程有時興高彩烈、有時痛苦萬分,要分享多少自己的生活在公開的領域中難免掙扎,但又有一番趣味。
水瓶人,總是隨著自己的情緒走並且反反覆覆。
但終究會走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先這麼
相信著吧。
但瑪法達說我明年一掃陰霾、事業運旺,也有戀愛,是否應該對回台的生活多充滿些期待。
唉。總覺得最近的小日記都是些沮喪的字眼。
小日記即將寫滿一年了(2011/01/01~2012/01/01),之後不確定還會不會繼續往下寫,或是寫,但換另外一種形式;還是先寫完在歐洲的生活之後,回台灣沉潛一下再說,不知道。
這裡的事件記錄、自言自語除了是每天必寫字的規定,也是一種生活反省。
寫的過程有時興高彩烈、有時痛苦萬分,要分享多少自己的生活在公開的領域中難免掙扎,但又有一番趣味。
水瓶人,總是隨著自己的情緒走並且反反覆覆。
但終究會走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先這麼
相信著吧。
2011_12_29_thu
在跨年前,身體好像是要把之前累積的疲憊宣洩出來一樣,認真地感冒了。
到了大英博物館才知道有多少觀光客在倫敦。
爆炸多!
看完最大目的埃及石雕和木乃伊,驚訝於埃及人對於死亡的手工藝之美,木棺裡外佈滿繪畫、木乃伊屍體包裹的方式、存放臟器的陶罐和零零碎碎的陪葬品,整個展間滿是人,證明大家對於死亡的好奇。
挖掘出木乃伊的學者們不可能這樣善罷甘休,果然再往前走就看到拆除層層厚布包裹下的、風乾的屍體。
真的覺得很抱歉,人死了以後還這樣被折騰來滿足後世的好奇心。
大花崗岩刻滿文字,那是人類文明的象徵,看完埃及的部分已心滿意足;同伴被這些老扣扣的東西搞到無聊,觀光客太多,到處是不受控制的小孩和閃光燈,要逛完整間巨大的展場需要無比耐心,我們沒有辦法。
換個路線到隔壁地鐵站,芊芊推薦的sir John soane's museum,排到了最後一批人入場。
芊芊推薦時說:看看一個人可以把家裡弄成這樣很厲害。
果然!
厲害到嚇死人了!
一整個家滿滿的收藏品,平時在美術館看到的那些雕塑、人像集中在家裡的某個轉角、壁上;或是一整個房間掛滿畫作。
地下室東西多到要滿出來的同時,驚見一個大型石砌澡缸!
這不是剛剛在大英時看到的那些東西嗎?!
他真的曾經住過這嗎?
還是他就是設計了一間專門放收藏品的房子?
心裡滿滿的疑問。
但真的是位厲害的人物。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2011_12_28_wed
F&M是個另人瘋狂的地方(上了年紀之後會瘋狂的通常都不是百貨公司,而是食品、雜貨店)。
喜歡食物和(歐風)茶具的人進到這裡,一定會有愛麗絲進入(很貴的)夢遊仙境的感覺。
來英國前並不認識這個牌子,幸好是朋友委託同伴買茶葉才踏進這個夢幻世界。
地下一樓是超市和酒類、一樓是重點茶葉、茶點、咖啡、醬料,應有盡有!
很多禮盒的包裝和鐵盒都好好看。
二樓是餐具、廚房用品和茶具,最讓我讚賞的是F&M野餐籃!
籃裡有非常完整的器具,有的甚至附帶酒與食物。一籃在手,樂趣無窮。
純銀的茶器價格不斐,有品牌的杯組也另人發抖,只好安慰自己跟家裡風格衝突而抖手放回。
再上樓反而賣起女裝、配件和珠寶了。沒有太大興趣所以速速離開。
下午回到Covent garden完成買鞋使命!
一人一雙和老里昂人一雙;在馬汀遇到的服務小姐人好親切,正!
從Covent garden到中國城的路上會經過charing cross road.(查令十字路),傳說中的書店街,有藝術書專門店,二手書、絕版書的自選書店。
很喜歡。
晚餐吃到了鼎鼎大名的文興燒鴨!
半隻去骨多汁,行話。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2011_12_27_tue
第一次遇到要收門票的教堂。
不管St.Paul cathedral有多金碧輝煌和頂著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的光環,對在倫敦已經散盡盤纏的我們,14磅的入場費花不下去就是花不下去。
走過千禧橋到Tate看展覽;橋上飄來陣陣香氣,幾個攤販販售著焦糖炒花生,如果是在巴黎會是炒栗子,里昂則是可麗餅。
看完tate的常態展,我們分頭行動;小美去看Gerhard richter的特展,我去隔壁的Shakespeare's globe看環型劇場。
劇場4~9月才有舞台劇演出,現在去只能參加導覽團參觀(11磅)。
解説員先生叫Jerry,説話有濃濃英國腔,但不至於到聽不懂。
他説明了劇場三遷、重建的歷史和那個年代人們看戲劇的習慣。
原來莎士比亞先生的戲劇故事是為了存在在這個舞台上發生的,舞台格局有限,無法變換場景,所有時空、地點和人物關係全賦諸於台詞裡,角色出場後一開口交待了地點時空就把觀眾的想像力帶到那裡去。
環型劇場的空間很有趣,有露天的站區(窮人)和圓頂裡的座位區(富人),站著的窮人們晴天被曬傷、雨天被水淋。看表演時吃的果殼、殘渣都丟在舞台底下,形成另一種風景。
表演者與觀眾同處於一個看與被看的場域裡,富人們除了看舞台上的演出,還能看到窮人因腿痠而不安份的扭動;窮人可以看見平時少見的華服和裝飾。
舞台上的一切也許不華麗,但人們想像力無限;因為時代變化的關係,古倫敦有一陣子掃蕩劇院與其他下流社會的活動,莎翁寫的上百部戲劇到如今廣為流傳的只剩下36部。
環型劇場現在演出不同的現代戲劇,不再只是「莎翁情史」電影裡演的古裝;冬天來無法看戲,只能透過鷹架維護的舞台想像戲要開演時觀眾與表演者的緊張氣氛。
我的英文能力程度有限,能聽懂的大概是這些。
其實是比較適合闔家歡和校外教學的行程。
40分鐘的導覽結束後回到美術館兩人會合,感覺她看的特展也非常不錯,Gerhard richter先生擅長畫照片畫,人物、場景朦朧之間栩栩如生的真實感,非常誘人。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2011_12_26_mon
在倫敦的fancy restaurant,
在世界各大品牌的大紅sale字背後,
有一個小小的我消失在世界的另一個盡頭。
沒有情緒
沒有語言
沒有姓名
。
街道上的消費人潮衝撞原有的價值觀,
身邊的人群挑戰神經斷裂的極限,
不是我了。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2011_12_25_sun
中午起。
昨晚原封不動的烤雞被我們做成了台版火雞肉飯。
調好餡料包餃子、傍晚還有芋頭湯。
在倫敦過聖誕像在台灣過除夕,街道上冷冷清清,大家窩在家裡安排了Non-stop的食物行程。
如果身邊都是摯友們就好了,不管在那裡只要能說說笑笑應該都會很開心。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2011_12_24_sat
聖誕夜,很冷,但還是沒有下雪。
明天25號聖誕節,倫敦所有的店家和地鐵都不營業,所以今天得準備好八人份、兩天的糧食,窩在家裡過節。
從超市的規模可看出倫敦這裡民族融合的完整性;巴黎一樣有日超、中超,但來到倫敦的超市一看,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先衝市中心的日超Japan center,買蔬菜與醬科,一般超市賣的蘿蔔久煮不爛,咬下去纖維又多,日超這是名符其實的「大根」,非常好吃。
芊芊前陣子衝去預定了火雞,想說這麼一來更有過節的氣氛,但今天取貨時心碎地發現火雞竟然是生的…令一家價錢貴得離譜的才是幫你烤好的,於是我們拎著一隻雪白的火雞回家想辦法。
分成兩組人馬,買菜和對付那隻火雞。
我們這組搭計程車到郊區greenWich的SeeWoo泗合行,是香港人開的「大型中超」,市區也有,但是從這裡批貨,價錢也高一些。
真不誇張,是Costco的規模,生鮮食品、生活用具幾乎全齊了,雖然台灣食品少,但能買到火鍋用的丸類、蔬菜、豆腐、肉片、麻辣湯底,已經萬幸。
借住朋友家的主人想打麻將、煮鴛鴦鍋需要用的大鍋、桌上型瓦斯爐,全買齊了。
一滿滿的推車出來,我們都懷疑可以吃上一星期。
回到家煮火鍋、煎火雞(最後不得不把它剖半),吃吃喝喝。
吃到每個人都撐著肚皮像懷孕三個月,完食後是交換禮物時間。
芊芊從家裡帶來迷你聖誕樹和小燈泡串,稍微佈置了一下。
大家的禮物就依靠著行李箱堆放。
我準備了從巴黎帶來,蒙布朗名店安潔莉卡的管狀栗子醬、迷你打蛋器鑰匙圈;最後剛好被小美抽走。
自己抽到了新朋友的cath kidston護手霜組。
其他的禮物還有感覺很香的沐浴乳、星星燈飾和里昂小鐵盒、Paul smith的筆記本和雙層巴士電腦貼、2012小掛曆、玩具總動員3的玩偶們。
最後票選大家最喜歡的禮物,由本人奪冠!
獎勵是能變成小迷妹與Robert Pattinson的面具合照(由抽到我的禮物的人,也就是小美扮演)。
哈哈哈!
真希望也有出James Andrew McAvoy的面具。
最後娛樂活動分成麻將組和賭神DVD組(粵語發音、英文字幕),彼此互相干擾又相呼應。
芊芊扮演起稱職的茶水小妹,送飲料、切蛋糕、煮湯圓,把大家伺候的服服貼貼。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2011_12_23_fri
跟不同掛的朋友出國,結果是越來越想念窮酸但抬頭挺胸走路的時光。
人在倫敦,卻有點像在里昂時的感受,這不是屬於我的地方,說的並不是城市本身,而是自己與這個城市裡依賴的人們互動的關係。
對於倫敦、歐洲,除了購物、名牌、比台灣便宜多少之外,一定還有些其他可以討論、比較的吧,那些才是我感興趣的部分;跟老里昂人的對話令我懷念,跟巴黎室友的餐桌對談獨立卻溫暖,我想了解在國外生活的狀態和心情,所以雖然借住在商業區的小豪宅裡,卻反而特別珍惜看完V&A museum後在小個人公寓的下午茶對話。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2011_12_22_thu
團體生活過了幾天之後,自己跟自己打架了。
學會了一個人的步調,卻失去了與人為伍的彈性,是一種進步還是退步?
總之今天就婆娑地看它們對戰了一陣。
肚子餓了為轉換心情所以決定去可以逛逛又可以不花大錢填飽肚子的地方,答案就是倫敦橋下的borough market。
英國的市場也是很有生命力的,應有盡有;或許是接近聖誕節了,橄欖油、醬料等都有美麗包裝,火腿、起司大方試吃,連火雞、鴨子也成串成串的掛出來。
買了像素食者吃的漢堡、德國香腸堡,一清淡、一好鹹,相得益彰。
吃飽後果然心情好多了。
到同一線的green park野餐,看到可愛的小松鼠!
白金漢宮附近的綠地很多,剛好今天趕到時還有一點點太陽,夕陽正在下山,是個魔幻時刻。
找到了白立方藝廊white cube,在皇室腹地裡的一棟方型立體建築物。
好大的展場空間,展出攝影師Jeff Wall的作品,其實10分鐘就看完了,展場空間更有看頭。
匆匆去過國家藝廊之後回家煮麵,吃完後意猶未盡衝去M&S買甜點!
2011_12_21_wed
愛丁堡有食物的氣息。
一開始以為是我們太餓,但走了三天,真的時不時聞到類似燒酒雞的味道。
最後一天,我們到了st.John教堂,tour bus上的伯伯說:請確認已經參觀過這座教堂後才離開愛丁堡。
小巧可愛的教堂,很有左鄰右舍的氛圍,布幕圍起來的房間裡有人在助禱,彩繪玻璃窗上是聖徒們的故事。
愛丁堡街道中的樓房全用大石頭砌成,原應該是黃土色的石塊,經過時間的洗滌,有了一層像煙燻過的焦黑,整個城市老了好多。
雖然第一眼印象是毫無色彩、生氣的城市,但其實習慣後也覺得這就像是中古世紀時的街道景色;它們也確實在那好幾百年了。
求知若渴,我希望有多些時間了解我所去到、看到的地方,而不是做一個睜眼瞎子。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2011_12_20_tue
從住宿的青年旅館可以徒步走到愛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裡面住過命運坎坷的蘇格蘭瑪麗皇后。
其實是座軍事城堡,所以感覺住在裡面的人物有些落魄寒酸。
開放參觀的起居室非常樸實,寶物殿裡的收藏也僅一只皇冠、權仗和一組珠寶(結婚禮物),相較起在尼斯看過的拿破崙時代的收藏,真的是單純很多;但是了解到瑪麗皇后的生平後,才知道這氣氛其來有自。
不了解歷史,只能從解說和事後找的資料了解內容;年幼即位,英、蘇戰爭被送往法國,喪夫後回蘇格蘭,在位六年,皇權爭奪被伊莉沙白囚禁近20年、最後被賜死。
蘇格蘭最傳奇的人物一生簡介至此。
中午吃了淡菜,俗又大碗,重點是附的麵包薯條都美味!
之後照樣在街上閒晃,聽tour bus的伯伯介紹去一家「spoon cafe」,原已為是JK羅琳寫哈利波特的地方,結完帳後問店員才之到是同一個店址,但是是前前餐廳;後來店裡停電了,店員還拿佛地魔跟我們開玩笑。
雖然吃喝普通,但是一家復古溫馨的咖啡店,很適合待坐的那種。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2011_12_19_mon
在往愛丁堡的車上發揮了台灣人愛吃吃喝喝的本性,麵包、餅乾、台灣零食、橘子;回想起小時候參加爸爸媽媽公司的員工旅遊,不管是爬山還是坐遊覽車,大人們也是一路上用零食交陪、給小孩打發時間。
印象中,父親習慣泡一壺茶帶著,母親包包裡則少不了檸檬c片或仙楂等預防我們暈車的口腔含物。我的必備品是北海鱈魚香絲,到現在也不例外。
從倫敦四個小時的車程,途中看到了英國鄉間的風景,綿羊在淺淺的草地上吃草,偶有馬匹。
矮房子小巧可愛,裡面應該是有壁爐的那種吧(瞎猜)。
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到歐洲的話,可以到鄉下住住走走。
中午到達愛丁堡。
街景非常不同,好多尖塔(好好看)。
可惜一整天下雨,視線只停留在傘內和帽子裡固定框框的範圍。
同伴裡有人提早幾天到達,介紹大家去吃一家看起來很可愛的店「hula juice bar」,沒想到非常美味!
捲餅裡包著炒料,燉蔬菜、醃雞肉、櫛瓜鮪魚醬,都好好吃喔!
主打的果汁飲料也深得我心,點了蘋果+柳橙+薑汁的pink lady,好喝到想把渣渣吸光。
吃完後在街道上閒晃,逛聖誕市集、灌熱紅酒。
我們決定明、後兩天坐tour bus到附近景點,以免走到腿軟(真的好冷)。
坐上今晚的最後一班tour bus繞城一圈,聽到不少關係屍體和絞刑的故事;是不是太冷了,民族性容易產生暴烈的性格,否則蘇格蘭威士忌和俄羅斯伏特加這類烈酒都是高緯度國家的產物。人看起來也有種孤冷氣質。
晚上一起上超市買菜,在住宿的青年旅館開伙。
Art roch hotel有種頹喪歐洲風,來的人也好像要在這裡住一輩子的樣子;房間剛好訂到六人的上下舖,簡單乾淨。
浴室和廁所有宿舍的感覺,卻異常乾淨,幾乎懷疑是不是沒有人在使用。
廚房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地方,比想像中大,卻不是非常順手。兩台煮飯爐(各四火)只有幾個火能用;冰箱則呈現大爆炸的姿態,每次開門必有食物暴衝出來。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在這樣的廚房裡變出奶油鮭魚義大利麵,還將六人份明天的早餐塞進了冰箱裡。
團體生活,有時候你等我、我等你,但是有快樂滿足的感覺可以一起分享也是不錯。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2011_12_18_sun
倫敦好好逛。
地鐵很方便,交通費跟巴黎一樣貴;手上沒有任何旅遊書和地圖,完全呈現被帶著走的狀態。
今天去sunday-up市集,好大!不誇張可以逛一整天。舊貨、古董很齊全,價錢也不像巴黎坑人的貴,好看的皮件、洋裝、T-shirt很多,還有藝術家自己的作品,目不暇給。
有不少熟食攤位,因此進進出出後衣服上不免沾染上濃重的食物味道。
同行旅遊的四人都買了相同一家皮件的包包,各式尺寸;逛到一個程度後去了芊芊最喜歡的咖啡館,是個氣氛過分熱鬧的地方,DJ的音樂放很大聲,扯著喉嚨說話,感受到莫名的活力。
倫敦是個民族融合、現代化又充滿活力的城市,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2011_12_17_sat
一早起來看新聞,罷工持續進行中,整天的班機都取消。
從飯店趕去機場,航空公司積極幫大家解決問題,找到巴士載我們離開;一群像難民的旅客從機場搭上巴士到法國、瑞士的邊界GENEVA機場,意外過境瑞士。
巴士開在法國高海拔的山區,看見了窗外一片積雪的美景。
從昨晚到今天,經過了一天一夜,終於順利抵達倫敦。
芊芊到機場接我們,搭上地鐵到朋友家放行李。
天氣時好時壞,但今天沒有雪。
晚餐到中國城吃麻辣火鍋,最近對糕餅類的食物生厭,這餐吃得非常過癮!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2011_12_16_fri
把肚子餵飽、行李收好、又跟室友道別一次,前往機場準備飛往倫敦;結果遇上昨晚清晨開始的罷工。
今晚飛不成倫敦,我一時還以為同伴在跟我開玩笑,但一邊是冷冷清清的櫃台,一邊是大排長龍等待處理後續的人潮;我們搭乘British airways的櫃台小姐是個好人,幫我們更改成明早出發的班機(但不確定是否復工,飛不飛的成)。
拿到機票後我們討論著晚上該怎麼辦?回市區住朋友家,但又要花一次車票到機場;晚餐呢?等等問題。
小姐看我在櫃台前猶疑著,主動問我今晚有打算住宿的地方了嗎?我覺得他們應該要負起安頓旅客的責任,於是回答:沒有,我們正在想辦法。
她說明可以幫我們安排到附近的飯店、計程車、兩餐,當然費用是由他們負擔。
當然好。
於是我們跟另外兩男一女上了計程車,到鄰近的FH hotel;chink in之後看房間 ,乾淨舒適。
晚上七點用餐,讓我們驚訝的是竟然吃很完整的晚餐;前菜:沙拉和手工比薩
(餐廳內自有壁式烤窯)。主菜:煎鮭魚和薯條。甜點:優格。隨桌飲料是一玻璃瓶紅酒。
因禍得福吃了一頓好菜。
但這樣的經驗一次就夠了,希望機場人員趕快復工。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2011_12_15_thu
一早起來,看到昨晚出現在客廳的大行李箱不見了,才意識到菜菜已經在回台灣的路上。
平常她們早上在廚房煮水、做早餐的聲音總會提醒著我該醒了;今早她拿行李、開關門的聲響我都沒聽見,錯過了一個跟她擁抱道別的機會。
下次她回巴黎,我正好回台灣。
獨自在巴黎走跳的最後一天,天氣詭異,出門前只是風大,出門後竟下起了太陽雨。
原本想直衝橘園美術館, 卻在出tuileries站之後被大雨困住。
在附近的迴廊下避雨,意外地找到老糕餅店Angelina;在門口的價目表前百般猶豫,決定一試她們的招牌蒙布朗蛋糕,一補我在巴黎的雨天找不到咖啡館窩身看書的宿願。
蒙布朗果然甜死人不償命。
濃濃栗子香的餡料下是一層細白的鮮奶油(這部分都還對我胃口),最要命的是中心一塊蛋白糖霜餅,真是夭壽骨!吃了三分之二便棄械投降。
一塊5.5€的蒙布朗在店內用就變成7.9€,果真是一生一次已足夠的消費體驗,至少我躲過了一場大雨。
傍晚還是進了橘園(因為跟室友借的國際學生證12月底就到期了),想看莫內的花園。
純白潔淨的橢圓形展場中鑲嵌著三至四幅巨型畫作,看著他畫出的垂柳、浮萍,深深淺淺的藍綠、紫色,好像可以感覺到花園裡微風吹拂、一陣湖水草香,頭皮也微微發麻著。
畫面是靜的,但你好像可以感覺它在動,莫內把風也畫進去了。
回家前到日超十時や買明天在路上吃的飯糰(受夠麵包了),還買了份燉茄子解思鄉味。
回到家後拼命清冰箱的食材進自己的肚子裡,畢竟明天就要離開去倫敦了。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2011_12_14_wed
強風特報。
昨晚跟菜菜聊了好久的天,今天睡晚了,中午過後才出門。
原本想説天氣不好就找室內活動,沒想到出門後陽台漸漸露臉,就到左岸走走。
坐地鐵到st.-germain des près,沿著rue de buci接到rue de seine;整條街都是小藝廊、攝影展場,好像室外美術館。
走到底就是河左岸,有一座很漂亮的橋pont des arts藝術橋,跟西堤島上的橋一樣,這裡也是人們鎖上love lock的好地方。
過橋後就是羅浮宮和杜樂麗花園了,但我今天沒有要去那裡。
走在quai voltaire伏爾泰堤道上,再轉往rue du bac。這條路線是愛麗絲史坦貝克(沒有預約的旅程一書作者)的行程;我跟著直弘到聖徒禮拜堂,跟著她來到了左岸,但是他們都是好久以前來到巴黎,禮拜堂的彩繪玻璃依舊,左岸這裡街道的風貌應該是改變了不少。
從堤道上可以看到遠處香榭麗舍大道的摩天倫正在運轉。
我咬著剛剛在店裡買的烤牛肉帕尼尼,思考我自己的巴黎路線圖。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2011_12_13_tue
我可以每天看教堂、每天逛市場、每天在河岸邊散步、每天摸古蹟;但沒有辦法每天逛街。
進出瑪黑區兩次了都無功而返,書中說的特色小店在我眼裡稀鬆平常,就是一些很貴的衣服、包包、飾品、古著,我已經是媽媽心境了,買不下手。
偶有遇到二手店,想殺紅眼挑選,但過長的大衣、複雜印花的洋裝、斑駁的皮件,加上店裡古老陳年的氣味,我不夠有耐心待到適合我的東西印入眼簾。
我與瑪黑無緣,這是最後的定論;又或者我需要一個會逛街的人引出耐心,才會發現瑪黑的樂趣所在。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2011_12_12_mon
Today is lucky day!
原本這星期不想再加值地鐵周卡,想盡情在家裡發懶順便省錢;但今天早上起床後看到窗外陽光燦爛,觀察到中午,熱力絲毫不減,經室友一勸說:「想看有陽光的彩繪玻璃就去!不要留下遺憾。」
快速梳洗、抓起包包跟她一起出門。
到了西堤島,一口氣彌補了兩件憾事。
之前上聖母院拍的照片,事後發現底片沒有裝好是空轉…白忙了一場;於是今天趁天氣好,又排進長長的人龍、繳納門票錢、爬上數不盡幾階蜿蜒的小階梯,氣喘吁吁地上了塔上觀景臺,將巴黎景色再次攝進相機底片裡。
再次有機會進到聖母院裡參觀,才又細細地欣賞了南、北面的玫瑰窗,還找到聖女貞德的雕像。
書上說:哥德式的藝術思想,神祇被尊崇為光;哥德樣式建築擴大窗戶面積、鑲嵌大量的彩繪玻璃、引入大量的光線。
為了支撐大片玻璃,從外側利用飛扶壁支撐屋頂,氣派不容錯過。
之後一樣,再排進聖徒禮拜堂的人龍,邊注意太陽光影的變化,天氣不如早上的晴朗無雲,下午雲層漸厚,但光線依舊美好。
經過安檢、買了門票,一個箭步往二樓衝!看到了光只透射在最上段的玻璃,雖然有一些些小失望,但或許這就是冬日的日照角度裡,最佳的魔幻時光了。
雖然太陽的光影只照射到彩繪玻璃的上四分之一,我必須靠自己想像成整片陽光通透的情景,但已經夠了;我隨心所至到了這裡,再次歷經等待與期待,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已經了無遺憾了。
至少知道未來若有機會與好友或喜歡的人來巴黎,西堤島上這兩塊寶石是值得推薦的好地方。
過了小橋,來到河岸旁的莎士比亞書店窩著。
這裡的書不算便宜,甚至比原價稍貴,卻是在巴黎難得的英文書店。
店裡彎彎曲曲、書堆看似無章法的安置在書架裡,充滿古老凌亂的氣息,卻很對味。
安靜地翻完before sunset的劇本,繞到櫃台,看到一小張告示,傍晚七點在店裡有小型的音樂表演。
喜出望外。
來法國後還沒有機會看到任何形態的藝術表演活動;跟櫃台小姐確認時間及免費入場後,便打定主意要留下來聽。
原來是店主George Whitman先生98歲生日的慶祝會。
演奏會開始前,引言人念了一段他説的話:「A man running a bookstore is like a man writing a novel.
I wish everyday people come to SHAKESPEARE & COMPANY,open this door just like to open a page of a novel.
you could finding treasure in there.」
掌聲及讚歎。
音樂會是一男(吉他)一女(大提琴)的組合,除了錄音設備沒有其他東西,沒有麥克風、音箱、擴大機,完全實驗音樂撞擊在這個空間裡的感覺。
書店空間很小,裡外擠得水瀉不通,人們或坐或站。
女孩的嗓音柔軟、彈跳,男人的磁性沙啞;女孩的大提琴沉穩具張力、男人的吉他輕快有故事性。
曲目不熟,歌詞不懂,但兩人一靜一動,天衣無縫,每曲結束後,觀眾們不吝嗇投以歡欣的掌聲。
安可曲結束後,我毫不猶豫地掏腰包買了兩人各自的單曲與專輯,並臉紅著找他們簽名。
這樣的一期一會非常迷人,我感激生命裡有這樣的空間與彈性可以填進如此精彩的意外。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2011_12_11_sun
星期日,超市、商店、百貨公司都休息,是上市場的日子。
早起後吃完吐司早餐,跟室友打過招呼,前往巴士底大市場。
旅遊書上説,巴黎這麼多大大小小的市場裡,巴士底大市場(四、日營業)最值得一看。
果然!
在巴士底廣場旁整整一條街,兵分三路,什麼都有。
蔬果誘人、海鮮乾淨新鮮、熟食香噴噴,也有自營酒廠與雞蛋商;花卉、生活用品應有盡有。
雖然只買了水果(蘋果、柑橘、葡萄)和麵包,可是呀逛的很過癮。
從巴士底往東邊走,有另一個在廚藝學校上課的室友推薦的便宜市場。
這裡就很庶民了,很像台灣的市場,攤販間彼此吆喝,非常熱鬧!
雖以蔬果為主,但是街邊商店也有肉店和海鮮;還有一小塊跳蚤市場(但很小且有些嚇人)。
巴士底那會有一些觀光客,這裡就幾乎是當地人。
下午前往東邊的大生活市集,沒想到都是阿拉伯人、印度人、黑人的生活用品集中地,也是二手衣大本營。
好多東西、亂七八糟、龍蛇雜處、速速離開。
傍晚到艾菲爾鐵塔,來了兩個多星期才棄械投降專程看她。
從夏遙宮的地鐵站出來,走過平台一個轉彎,巨型鐵塔就在眼前。
好壯觀呀!這是心裡的第一個想法。
有太多巴黎印象的產品上印有她的身影,所以我總嫌來看鐵塔這行為有些俗氣;但來到他跟前又像是一種證明:沒錯!你現在身處巴黎。
最後還是落入了與其他觀光客相同的姿態,拿起相機猛拍。
鐵塔下有滑冰場和聖誕市集;在市集裡買到泰式炒河粉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一般只能買到可麗餅、三明治、吉拿棒或其他糕餅類的點心。
誰想得到此刻我正在巴黎鐵塔下,用筷子、吃著熱呼呼剛炒起鍋的泰式河粉呢?
問了賣票處的安檢人員,晚上6、7、8、9點會亮燈,就像之前在龐畢度看到時觸電般那樣,於是做好心理準備,在一旁的椅子上等待。
晚上六點,突然一下子就亮燈了!
整座鐵塔像鑽石照射到光芒一般閃閃發亮,電流忽快忽慢造就了觸電的錯覺;閃了約五分鐘後恢復平靜。
我靜靜地看著,看完又靜靜地走回家,沒有人陪在身邊,卻不感覺孤獨。
先前在鐵塔四周,幫了不少家族、情侶拍照,也有一位先生好心的幫我拍了一張;在路邊遇到有人問地鐵站往哪個方向,我也是用僅有的語言能力跟他們溝通。
市場裡的攤販有很多外來移民,阿人、黑人、中東人;甚至是鐵塔下有很多來兜售鑰匙圈的黑人,大家腳踏實地地做生意,這才是人生。
我在想,即便這世界上有很多惡人、惡事,會有人扒你錢包、趁你拍照時偷你相機、當金光黨專門騙錢、設局讓你上當,他們覺得那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是人生;但我做我自己覺得正義之事,幫助我能幫助的人,不先入為主地想他人之惡,這是我的人生。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2011_12_10_sat
昨天下雨、6度;今天出太陽、4度。
早上先去南方14區的marche aux puces de vanves露天市集。
我喜歡這個市集,所以去第二次了,東西種類不少,價錢也比北邊的march aux puces de st-ouen大市集便宜一點。
逛市集、吃熟食,原本是很愜意的心情,沒想到…。
下午去蒙馬特,一出車站就看到「猜哪張是白色牌」的賭博小攤;跟著人群圍觀,看別人贏錢很容易(完全忘記是串通),起了貪念想説小贏些生活費,就也跟著玩了兩把;沒想到轉眼間身上30歐就輸光了(我當時一定是鬼遮眼了!)。
旁邊一個好心的先生(也完全忘記是串通)跟我説,下一把他幫我看;果然贏了,但我沒有錢了,他跟我説可以去附近提款機提錢,不然贏得的錢也拿不到(那把贏了200歐)。
賭注是1:1,所以我得領200歐出來。
一路上我還問他説:那人該不會是騙人的吧?
他説:不會。
我怕:你不會是跟他同夥的吧?
他説:不是,我只是喜歡小賭,但不希望看到有人明明很幸運的贏錢卻拿不到,便宜了莊家。
我説:我真的不是很確定,你確定我領錢出來他就會輸400歐給我嗎?
他説:會,上次我也是這樣,贏盤了之後去領,莊家就認賠。
於是我真的去領了200歐出來。
(心裡發抖,好白痴的行為)
回去後原本以為給他看我有這些錢就行了,沒想到他們又慫恿我再壓注,説要這次壓贏了才有。
有另一個男人幫我趁莊家不注意時偷瞄牌(手段之一),告訴我壓這個,眾人也起鬨説他們都看到了!是那張沒錯!
於是壓了,翻開後黑的。(我的眼前也一黑)
莊家把我的錢收走,我又叫又跳的大喊:你們騙我!你們是騙子,還我錢!伸手把錢抓回來。
剛剛幫我偷瞄牌的男生一把把我抓起往外推,説:走走走。
ATM男還來跟我説:是你自己的問題!你怎麼沒有把白牌的位置記好呢!
(對,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法國人最會來這招)
原來整條街都是賭博的小販,我才知道被騙了!而且是我自己心甘情願被騙的。在路邊哭了起來,氣自己怎麼那麼笨!
後來平靜下來之後決定回去找他,義無反顧地把我輸的30歐要回來。
我賭他大白天的、遊客又多,他不能對我怎麼樣。
先在路邊觀察一陣其他莊家的手法和跟樁角互動的默契後,走回去準備應戰。
我回到剛才那個轉角,沒有人在,等了一陣,果然幾分鐘後原班人馬逐漸出現,像是隨性的在玩。
我慢慢走過去,眼神很冷漠,不再像之前遇到陌生人時習慣先有笑容。
固定班底玩了一陣,讓旁邊的人以為很好贏錢,旁邊一個女人(ATM男的女朋友,也是同夥的)問我怎麼不玩?我説我輸光了。
莊家開始問其他圍觀的人要不要下注?
他也笑嘻嘻地問了我。
我只冷冷的説:I want my money back.
他開始説沒見過我,我又沒跟他賭,説我是瘋子。
我説:我剛剛在這裡,你不還我錢,我就站這裡一整天讓你沒辦法繼續騙人!
旁邊的男人也搭腔:你是瘋子,剛剛沒有看過你。
我指著他説:我認得你!你剛剛還把我推到那邊去!
這時莊家把台子一推,大家一哄而散。
我回到車站旁等著,看莊家在旁邊晃來晃去,好像風平浪靜後再回去擺攤。
他攤子一架好,我就出現。
他説:你英文説得很好,我剛剛沒有伸進你的口袋拿錢,是你自己要玩的。你要玩、有輸有贏,這就是人生!(非常兇的口氣)
我説:你跟你朋友一群人是串通好騙人的,我不管你怎麼説,我要把錢拿回來。(我也兇)
他氣急了説:什麼朋友,我哪有串通!
旁邊有一群圍觀的人;我火大了也不在乎出糗,先站在攤子前安靜地盯著他看,接著大吼:I want my money back!
(跟據華人同胞的經驗,對法國人真的不兇不行)
旁邊的神燈或吉普賽婆婆急著要把錢塞給我、要我走(你看!還説不是串通!),莊家還一把把錢掃到地上要我撿。
我直盯著他看,完全沒有要撿錢的意思,婆婆又把錢撿起來塞到我手裡説:好了好了,拿到錢就走吧。(非常不耐的口氣)
我盯著剛剛推我的男人、帶我去ATM的男人和他好心問我怎麼不下注的女朋友看,很想大喊:shame on you!
拿回錢之後,旁邊的旅客夫妻給我一個笑容,説:你知道,來歐洲不能玩這種路邊的遊戲。
我也擠出微笑説:我已經學到教訓了。
雖然結果論而言是沒有損失的,錢也要回來了。
失去掉的是遊玩的興致、對陌生人的信任,還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最傷心的是最後那個部分,氣自己的好奇、太沒有戒心,貪念一起就被蒙蔽了理智。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2011_12_09_fri
睽違一個月,再次睡到菜菜的床上(前幾天都睡沙發);這張床基本上是由棉被們組成的,因此軟呼呼,一躺上去很容易身陷其中。
陰冷又下雨的天氣,讓人不想起床。
但是週卡已經加值了,不用可惜;我決定下星期不再加值,累了就盡情地窩在家裡。
先去了一趟郵局,寄出與朋友玩的聖誕節交換卡片;再到知名的拱廊走走。
Passage jouffroy&passage verdeau是兩條相連起來的拱廊,裡面有家飾、藝廊、書街,小酒館,很好逛。
這樣的氣氛和酒館的氛圍比較是我想像中、巴黎的樣貌,隨性、自在、親鄰。
走完拱廊後,雨停了,天有微微的亮光,我見機不可失!算準還有兩個小時太陽才下山,趕緊決定到聖徒禮拜堂;衝回剛剛經過,感覺很溫馨、可囗的糕餅店買可頌(排隊時可以吃)。
為什麼這麼堅持到聖徒禮拜堂看彩繪玻璃?我想是受了「直弘」的影響(書中人物)。
我也想佇立在光芒之中、感受自己的靈魂與某人相通的感覺。
但實際的情況是:排隊進安檢、買票的時間就快一個小時,正當我擔心會不會沒有自然光線時,排在我前方的義大利一家三口吸引我的注意。
爸媽、小女孩(約10歲),小孩嘴攙了,爸爸從口袋裡拿出餅乾一起分著吃;排隊排久,媽媽口渴了,爸爸從背包裡拿出蘋果,小孩則分到橘子。
等待的過程裡不停有東西變出來,這個爸爸好厲害。
終於進場後(8€、學生5€),我直奔二樓看巴黎最古老彩繪玻璃(十三世紀)。
一轉上樓看到高挑的穹頂、通天的玻璃,就全身起雞皮疙瘩、打顫,頭皮發麻。
太、驚、人、了。
同時我也知道這將是此行最大的遺憾之一,我應該在上一趟來、還有陽光時先來看的!(太晚認識直弘了)
雖然看不懂13世紀時製作的聖經故事,但宗教對這些藝術性和工藝品的影響力真的好大。
雖然最後還是沒有遇到靈魂相通的對象,但我多了一個再回到巴黎的口袋名單。
謝謝路易九世、謝謝建築師和玻璃工藝師。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2011_12_08_thu
不知不覺已經出國一個月了 。
「心有所屬時,其他東西都看不上眼」,今天充分感受到這個道理。
已經連續幾次進出同一品牌的店,就為了找一件之前看中,但沒有我的尺寸的衣服;找了幾天,無功而返,其他衣服也看不上,只好安慰自己省錢嘛。
陰雨的天氣,在瑪黑區尋找小店「le petit atelier de Paris」。
找到時還不到開店的時間,就在旁邊的騎樓下啃著剛剛在市場買來的烤雞腿、剝了一顆熱情攤販人販賣的橘子(好好吃!)
明明是特地前往,卻表現得一副是剛經過(啊!怎麼有這麼可愛的一家店)的樣子。
一進門,柴犬店狗就湊上來蹭我,給牠聞聞我手中殘餘的雞腿味道,牠也乖乖讓我摸頭。
簡潔的牆面、木製家具,還有充滿星星圖案和插畫的瓷器;這一切都美好的剛剛好。
空間雖然不大,但一開店後陸陸續續進來挑禮物的人潮。
店主(法男)負責解説、結帳,店娘(韓女)在後頭安靜地包裝。
他們的作品讓我更相信了「選擇一個地方、作一件簡單的事、安靜地過生活,如此而已」這個信念。
挑到了給自己和朋友的小禮物,心滿意足地離開。
後來到西堤,但陰雨的天氣與長長排隊的人龍,實在不像是適合參觀聖徒禮拜堂彩繪玻璃的好時機。悻悻然地離開。
巴黎最大的聖誕市集在香榭麗舍大道上,喝到了白酒的Vin chaud。
逛過了三個城市的市集(里昂、尼斯、巴黎),攤位其實大同小易,小吃倒比較有在地性的不同。
里昂多自家做的糕餅、尼斯是吉拿棒、巴黎因為民族多,所以很多用大鍋菜加棍子做成的三明治,還有烤到軟呼呼的起司。
攤位裡當然是賣熟食的生意最好,熱情的起司攤販會大方邀請人來試吃。
路邊有一小群人組成的團體,寫免費按摩10分鐘,便被吸引過去。
每天背包包走好久的路,渴望一次放鬆的按摩。
陌生大叔從肩膀到手腳對我揉揉搓搓一陣,力道很輕都沒搔到癢處,不過癮;説起按摩還是東方人比較講究。
按完之後準備離開,他們説是否能留下些什麼作為捐贈?原來是慈善機構在募款,自由樂捐。
雖然一瞬間有被騙了的感覺(招牌上明明寫free)但想説大叔人蠻好的,也跟我聊了天,又一圓我想按摩的心願(雖然不夠舒暢)就丟了一個銅板進去。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2011_12_07_wed
下午跟菜菜約在龐畢度看展覽,在那之前自己在家裡摸摸摸,到中午才出門。(其實是太怕出門花不下錢吃東西會餓肚子,所以要在家裡先吃飽。)
在st.paul附近的二手店挖寶,但沒找到適合的東西。好多大衣才3、40€,但大概是給巨人穿的那麼長。
其他也有1€的衣服、10€的皮件等等。
到龐畢度是為了草間彌生的特展,但意外地看到另一個好展,danser sa vie。
策展人(忘記看是誰)集合了古今中外各種形式,繪畫、裝置、影像、攝影來展示舞動之美。
舞蹈,當然可以紙上談兵,可以用顏料留下動作後的軌跡。
可以是任何形態的動,痛苦、愉悅、赤裸、華麗。
一言難以蔽之,是個非常好看的展。
草間彌生的規模相對來講就小很多,依時間軸展出她各時期的代表作品。
習慣了她的點點世界,但卻是第一次看到她製作的街頭記錄片,還有從紐約回日本後的死亡系列,令我打冷顫。
她是天生要當藝術家的人,不然腦袋裡裝滿了這麼多奇形怪狀的東西且又不斷重覆,一定會瘋掉的。
看完展後走在龐畢度透明管線的電梯裡,看見遠處的巴黎鐵塔像是觸電一樣地閃閃發亮,好漂亮。
菜想吃甜點,室友提議去喝豆漿(真的豆漿喔!不是超市裡那種沒有味道的)。
我們走到地鐵的下一站,俗稱溫州街裡的一家中國餐館;用餐時間,三個人只點了2杯熱豆漿、1杯紅豆冰,被中國的女服務員白眼相待。(菜說,只喝飲料就不是客人喔!)
快速喝完,去中超採買蔬菜(為什麼沒有台灣超市...),回家做飯!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2011_12_06_tue
換了睡袋後好睡一些,一覺到天亮;也許是認味道、也可能因暖氣開始穩定了,晚上10點就緩緩吐出來。
今天去看加尼葉歌劇院,好大的驚喜。(白天開放參觀,9€、學生6€)
這可能會成為我想再來巴黎的一個理由:在這裡聽一齣歌劇或看一場舞劇。
館內的金碧輝煌不用説,法國人很會這招,休息區閃亮的像可以辦舞會一樣。
所有內裝都很精彩,石材、屋頂畫、雕像,還有最重要的表演廳。
表演廳只開放一個小區塊,可以看見舞台、屋頂、座位和側面一排排的小包廂。
舞台上或許是為了晚上的演出做準備、調整燈光,因此一窺到布景;座位區裡有老師帶學生講解上課。
屋頂上是一圈夏卡爾的畫,還有一座巨型吊燈。
(上演歌劇魅影時,掉下來的會是這個吊燈嗎?)當時心裡是這麼想的。
(好想看它掉下來往舞台飛去。)
回去後問菜菜,她說當然不是用那個吊燈呀,但它會弄得很像就是了。
歌劇院附近的1、2區是日韓人大本營,所以穿過迴廊後一轉頭就發現日本超市,趕緊去看有什麼好貨!
吃習慣日本食物的我其實不太會煮中台菜,要也是隨便亂硬煮,反而對日本的食材比較有熟悉感。
日超「京子」裡算是麻雀雖小五臟具全;基本的調味料和食材都有,還有蔬菜(看到大根和高麗菜實在是令人感動)。
但因為是大老遠地坐飛機來,價格自然高,平均都是台灣的2~3倍。
原本興致勃勃地抓了好多東西,但一掐荷包裡的錢…最後只買了泡麵和茶泡飯包出場。
結帳時被店員當成日本人招呼,好有親切感呀!(終於不再是鴨子聽雷的法文了。)
轉個彎的「十時や」有賣熟食、飯糰和便當,下次可以來外帶。
這幾天天氣時晴時雨,下午下了好大一陣;雨下來時還好正走到一家書上介紹的意大利麵餐廳,沒帶雨具,想説就進去用餐順便躲雨,點了最基本的紅醬羅勒筆管麵(有英文)。
吃完飯後,等雨小點再出來行動;傍晚走到拉法葉看燈飾,好多一團一團的觀光客,陰雨濕濕的天氣、下班時段混亂的交通,沒有心情逛街,回家。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2011_12_05_mon
昨晚因潮濕的氣味而失眠了,做著斷斷續續的夢;早上起來,窗戶玻璃上結了一層水氣。
包在棉被裡緩慢地計畫行程,書翻了又翻,還沒有決定要去哪裡;泡了杯薑茶,煮一碗麵,吃飽後才慢慢踱出門去。
氣溫大概只有5、6度,微微的太陽。
要安頓好生活的第一步:上超市。
中超沒有開,回到車站旁的大型超市。
採買了未來幾天的早餐和水果,再慢慢踱回家。
晚上吃完飯後,排好了這兩個星期大概的行程,見天氣行事。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2011_12_04_sun
六個小時的TGV上,對面坐了個中國人,她看我在寫明信片,寫的是中文,於是跟我攀談。
她是天津人,1984年生,來了3年,在尼斯念經濟,明年轉巴黎的學校;這一趟是為了申請長期居留上來遞材料(文件)。
因為很投緣吧,一起去餐車買三明治,邊吃邊聊天。
車開過了窗外有牛低頭吃草的鄉間,天氣很好。
沒有講話的時候,我埋頭寫字或看村上春樹<遠方的鼓聲>。
(熬過前面他在羅馬碎碎念的疲憊後,終於看得進去了。)
到巴黎時,天灰、有雨,像把人打回現實般的壓迫感鋪天蓋地而來。
提著20公斤的行李箱上下階梯、地鐵裡熟悉的尿騷味(請原諒我用「熟悉的」)、不知是到了非洲還是某亞洲難民營的擁擠車箱,我確信回到了巴黎。
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黑人伯伯幫我拎行李(單手!),一個月來的第一次,還送我到轉線的月台確認我知道怎麼坐車後(我知道),才放心離開。
回到菜家,晚餐吃火鍋,多虧有中超,火鍋料和熱湯都令人感動;開了一瓶粉紅酒,圍桌吃飯,聊著最近發生的趣事,在尼斯遇到吃東西的瓶頸都隨煙飄散。
巴黎沒有我想像的冷(不到凍的程度),但因下雨所以很溼;陽光開始變成奢侈品了。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2011_12_03_sat
尼斯的吃對我來說很貧乏。
最後一天先去逛了早市;早市每天都有,但只有「蔬、果」,已經習慣在里昂市場買到熟食與乾貨,所以逛起來不過癮,無法採買到要出外野餐的食物,只好又買棍子麵包。
街邊商店都是三明治和比薩店,想換口味時的選擇就是越南人開的亞洲快餐店;之前已經領教過了,不如自己回家下麵條。
再逛完一圈老城,坐公車往意大利邊境的Menton,路上會經過Monaco,被說是一個用錢堆砌出來的小國家。
在公車上吃著從店家裡買的沙拉,公路之旅就沿著海岸線開始了。
陽光照耀在水面上、港口一艘艘私人遊艇,蔚藍海岸真的很美,難怪吸引這麼多人前來度假。
雖然夏天才是旺季,但我覺得冬天來也沒什麼不好;氣候還稱得上舒適,海邊也比較安靜。
坐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終於到了。
來芒通,沒什麼其他特別的理由,只是想更靠近一點意大利;在海邊走一走,看遊客排隊坐直升機的景象,就又上車回去。
濱海邊那空氣中的紙醉金迷氣味不適合我。
晚上回到尼斯,掙扎了一陣要不要買普羅旺斯大藤籃,但行李不好帶而放棄。
跟民宿主人一起逛聖誕市集,尼斯的規模大概是里昂的二分之一,攤位感覺差不多,但小吃不太一樣;買了一包像吉拿棒的零嘴,邊逛邊吃。
這裡有現場作陶的神燈爺爺、還有刻皮諾丘的木工師傅,很有趣。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2011_12_02_fri
如天氣預報的下雨了。
雨天是美術館日的習慣是從幾年前的冬天去京都時養成的。
那陣子我們每天騎自轉車行動,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臨時躲進京都近代美術館裡;雖然沒有看展,但館內的安靜氣氛另人安心,我也在那裡寫了一陣子的字。
享受了幾天的陽光,這場雨讓尼斯進入到冬日。
不同於巴黎、里昂的腳步,尼斯的聖誕市集和點燈儀式這個週末才要開始,因此這陣子走在市區內較熱鬧的地方都在施工,包括前天去的臨近小鎮Vence也是。
先去攝影寫真館看Sarah moon的展覽。
注意到這個展,是第一天到尼斯時看到路面電車的車身廣告;心想:不會吧!這麼幸運!
我認識的攝影師不多,喜歡的又更是少之又少,家裡牆壁上被同伴貼了幾張Sarah moon的fashion系列,耳濡目染之下也慢慢熟悉她。
生活在尼斯的好處之一,公立美術館皆免費入場,像作夢一樣。
很喜歡她作品中的彩色調,模糊中女性柔美的感覺;黑白照裡的風景、靜止或動作中的動物們,活靈活現。
買了一本小攝影集當紀念,館內的人熱切地跟我介紹了些什麼,我卻一句也聽不懂。
緊接著去Matisse美術館(也是公立),搭公車上小山;原本並不期待畫作,是為了館前的大片橄欖園而去,但卻意外喜歡他的靜物畫和一個色塊人的系列。
以前只聽說過野獸派,真實認識到畫作與畫風本人後,才漸漸感覺出是怎麼一回事。
看完美術館後肚子很餓,但已經吃麵包吃到一個瓶頸;回到市區,經過一家亞洲快餐店,便毫不猶豫地進去了。
點了一份無味的廣州炒飯,只能填填肚子,飯裡的火腿和青豆一看就是冷凍食品,把飯一口口往嘴裡送,卻不知道究竟有沒有任何營養價值。
通常在這些時候會很想念台灣。
歐洲的藝術很好,但吃的還是台灣最威。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2011_12_01_thu
尼斯的海有魔力。
不需要什麼景點,光在海邊坐一上午就很足夠。
逛過了老里昂的週末市場後,老尼斯的早市顯得陽春許多。
買了socca(豆餅)到海邊發呆,陽光燦爛,甚至有阿伯在游泳,我倚靠著岸邊的石頭寫字,享受光影。
旁邊有一個法國老先生一直在看我,眼神對到後他用英文問我能不能來跟我說話?大白天沒什麼好怕的,說可以,他就坐來旁邊聊了一陣。(敢來搭訕的都是年紀稍大的先生,唉。)
我推薦他可以去海裡踩踩水,他也照做了;分別前跟我約定明天一起游泳或去圖書館(看天氣狀況),我當然沒傻著準備照做。
接近中午,太陽很大,幾乎到了刺眼的程度;明明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卻捨不得離開。
下午去民宿主人推薦的私房景點(我的旅遊書只有三言兩語帶到)saint Jean cap ferrat,距離尼斯約半個小時的車程。
風景真是美極了!
每次看到這樣的景色就會詞窮,難以用文字形容的程度。
沿著濱海徒步區走,有小港、小灣,旁邊的度假別墅是後天(添)的,天然、乾淨的海就一直在這裡。
海不是一望無際的藍,一層一層、深深淺淺,從岸上看下去,水清澈到可看見礁石旁的水草搖曳;因為是港灣,視線有限,經過徒步區大大小小的灣,每一轉彎都是另一個小景。
在這裡看海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好像它才是我的家鄉一樣。
有海則歡,但這個港灣真是份驚喜。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2011_11_30_wed
昨天民宿主人給了我公車時刻表和一些地圖,今天開始利用它們出城去。
從尼斯搭公車很方便,而且是起站所以一定有位子坐。
先去頗有盛名的saint-Paul,鷲巢村中知名度最高的村落;公車往機場與坎城的方向走,繞過一些城鎮後進到山路,搖搖晃晃了一個多小時。
在山的這一邊時看到了另一座山頭上有一座像城堡似的山城佇立在山頂上,心想該不會是那座吧!
公車繼續蜿蜒上山,繞呀繞的,那座山城不見了,原來已經到了,跟著另一群觀光客下車。
當初建城是以防禦為主,所以山城像是與世獨立似地浮在山上(有點像天空之城);石頭道路狹窄、對外窗戶狹小,但走進城後另有一番風景。
除了住家,還有不少藝廊和精品店;在入口的小店買了支冰淇淋,一路往高處走,向城外看,可以看到山下其他的小村落座落其中,好像電影裡的場景一樣。
住家非常安靜,跟商店街的氣氛明顯不同。
我突然有種走在京都祇園裡的感覺,人家在古城裡生活,我們外人在偷偷窺探。
庭院裡種果樹、樓梯上有貓,別人家生活的樣貌,成了旅人眼中的風景。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2011_11_29_tue
離開里昂,前往尼斯。
為什麼是尼斯?其實我對它一點也不認識;但在南邊、是台灣人開的民宿、或許有比較好的天氣、蔚藍海岸。
或許一開始看來去尼斯是一個不得不的選擇,但實際上我也很慶幸有機會到南法看看;我們終究走到了這一步,需要保留給自己空間,才會期待下次的重逢。
從里昂有驚無險地坐上TGV後不到一個小時,景色就變了。
山丘上的小木屋、放牧的牛馬、森林樹木。
約一個多小時後到亞維農、接著是阿爾薩斯,車子一直是向後行駛,直到進了馬賽,車子轉往向前。
再經過一些不知名的城鎮,中午過後看見了海,窗外的景色瞬間充滿生命力;有人沿著海岸騎腳踏車、跑步,海邊旁的小徑商店林立。
火車靠站後站名寫著Cannes,察看地圖,才知道這裡就是鼎鼎大名的坎城。
距離目的地不遠了,陽光是這麼告訴我的。
依照民宿主人的指示順利地從車站到民宿,客廳的一張沙發床是我未來幾天的落腳處。
來了才知道,原來我是他們夫妻倆的第一位客人。
女主人彩莉幫我整理了附近的景點和交通資訊;接著帶我去舊城和天使灣。
我在她去辦事後獨自回到海邊,脫了鞋下去踩水。
尼斯天氣很好,吹著風,心情很輕鬆也複雜;看著夕陽漸漸落下,才慢慢上岸。
晚餐和他們還有一位室友(武漢姑娘,21歲,在大學學作曲)在越南餐館吃河粉(pho),男主人慷慨請客;吃完聊到九點多才回家。
2011_11_28_mon
在里昂的最後一天,同伴決定蹺課陪我;在宿舍裡窩了一早上,中午過後才起床,其實也沒幹嘛,印票、逛逛中超、打包。
一直到晚上,不捨的心情湧現,同伴哭腫了雙眼。
這件事情終有些遺憾,卻是目前我們能選擇最好的處理方式。
所以,別再難過,可以放鬆了。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2011_11_27_sun
我懷疑我們對vin chaud(熱紅酒)上癮了。
從昨天開始,逛街、走城區,到今天逛聖誕市集,只要有看到這兩個字就會驚呼!然後忍不住來買熱騰騰的一杯。
價錢2~3歐不等。
法國人很奇怪,熱飲都用塑膠杯或是保麗龍杯裝,每次想喝時都會擔心杯中釋出的毒素(難道他們都不知道有塑化劑嗎?),但是冷冷的天實在很難抵擋任何會冒煙的飲料或食物,所以天天來上一杯。
每次邊喝vin chaud邊逛街時,總會有一陣腿軟的感覺,是身體自然地放鬆吧。
昨晚一個人睡宿舍(同伴外宿朋友家),躺在床上寫手記時突然想到在兩個多月前她一個人隻身住進這間小房間的心情。
是興奮、緊張、恐懼、害怕?
有沒有一點懷疑自己怎麼會在這裡的感覺,或是終於夢想成真的顫抖。
每天早上起來,迎接自己的是全然的未知,每踏出一步都是對自己和對這個城市的認識。
即使會挫折或是退縮,但回到這個小房間後,睡過一覺,隔天醒來又是全新的開始。
有時看著比我年輕的人(明明我也沒很老)開始尋找自己,或開始有了「自我」的認知時,我都會羨慕他們還有好多時間可以去追尋、犯錯、重新再來。
同時明白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那種「每天醒來都是全新的開始」的感覺,旅途中尤其明顯。
換了交通工具就到另一座城市、找不到地圖上的路就隨性轉彎、昨天替今天排好的行程,醒來之後看天氣情況而推翻,諸如此類。
一種生命好像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裡,又不全然掌控在自己手裡的感覺。
逛完市場和聖誕市集後的晚餐豐盛到有罪惡感:市場買的烤半雞、乾麵拌肉燥、番茄洋蔥燉蘑菇、燙青菜。
甜點是棗子優格和聖誕市集裡買的杏仁甜餅。
這週末過完,就要離開里昂了,感覺才剛要開始摸清楚它的底細就要離開,有點捨不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