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2011_08_25_thu


台北到澎湖馬公,參加田媽媽元貝漁埸的一日漁夫行程。
第一次到澎湖,期待有一些粗淺的認識。

下午三點多從員貝嶼上船,跟另外二十多位客人一起出海,
天氣很好、船(漁民一號)很平穩,第一站先觀賞潮間帶生態。
在船上換好襪子與膠鞋,方便我們在潮間帶裡行走,不至於被珊瑚、岩石割傷腳。

負責的大哥邊走邊向我們介紹潮間帶的生態,退潮後螺貝類盡出,用肉眼就可以分辨附著在岩石旁的馬糞海膽,還有野生珊瑚、海參、螃蟹等。
我問大哥海膽有沒有分公母?
他說,海膽沒有分性別,只有分肥、瘦。吃海膽是吃牠的生殖腺(像是人類的卵巢),在排卵期時生殖腺肥大(就像我們女生排卵期會囤積脂肪一樣),這時候捕撈上的海膽最肥美;等到排卵期過了,海膽就瘦了。

在潮間帶走一圈,此起彼落的驚呼聲,原來馬糞海膽顯而易見,大家爭相拍照。

回到船上後,下一站到元貝的定置魚場捕撈漁獲。
定置魚場有幾大條件:設在海溝旁(深度夠)、周圍要有重要海流經過、魚往深處逃跑的生物特性。
海流將魚群帶進來海域,游進定置魚網區,因為牠們迴游的特性會越游越深;我們人類用空間區隔法將漁網縮小範圍,就可以近距離地用拉網捕魚。

我們到達定置魚網區後,船長讓客人一起幫忙,將漁網的範圍越收越小、魚群越網越靠近船邊。
當魚網靠近船緣約100公尺後,隱約可見我們晚餐的食材,炸彈魚、小管、軟絲、海鱺還有一條大石斑!
船長先用小杯子裝起些小魚苗,給船上的孩子們觀賞,但不能看太久,得趕快將牠們放回大海裡活命,未來才有魚吃;之後發小網給大家捕撈,長大船上的大家同心協力捕獲魚鮮做為今晚的晚餐。
捕到太小的,船長會叫你放回海裡,如此永續經營的觀念才能讓補救海底資源枯竭的問題。
漁獲一上船,船長熟練地從鰓口旁下刀放血,一箱箱魚仔就這麼一命嗚呼了。
我在旁邊看,完全不敢動手,心裡微微地顫抖著。

將捕上的魚送回船上的餐廳給媽媽料理,我們在岸邊的養殖場餵魚。
傍晚過後出船進行員貝島環島的行程,欣賞澎湖特有的海蝕地形,
員貝島上住戶只有七十多人,相較於其他澎湖其他地區來說,面積較小、名氣也不比望安、吉貝、七美等來得大,卻擁有世界級的地質景觀。
員貝島是由六角椎狀結構的玄武岩所形成,小小一座島上就擁有海蝕平台、海蝕柱、海蝕堆、海蝕洞、海蝕溝、海蝕崖等完整的海蝕地形。

邊環島一周、聽船長講他從小在此地生長的故事,天色也漸漸暗了,
船駛到澎澎灣的一座無人島,踩著沙灘看夕陽,準備好放鬆的心情迎接夜晚的星光大餐。

星光大餐之精采!
因為都是現撈上捕、夠新鮮,所以小管、炸彈魚、海鱺都做成了生魚片,一條魚至少有兩~三種吃法。
用蚵仔、花枝、蝦仁熬煮的海鮮粥最撫慰人心,一鍋粥裡裝了滿滿的鮮味,我大喝三碗!
因為有多種做法,整桌都是海鮮卻不會讓人噁心,是我最驚訝的部分。

邊吹海風、聽著浪潮聲、大啖海鮮,是一大享受。
等到飽餐完、夜晚的星星也出來了,船長準備好釣竿讓大家到一樓夜釣小管。
我待在二樓,靠著欄杆吹海風、看星星,跟船長和媽媽聊天聽故事。
一同來採訪的ICRT記者夫妻在旁邊起舞,氣氛很浪漫。

客人們釣上了三、四隻小管,為宵夜小管麵線加菜,
吃完麵線後再喝一碗石斑魚湯,非常飽足、愉快,也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明明下船了,都到民宿洗好澡、準備躺平,卻感覺身體還在風浪中的船上,搖搖晃晃、輕飄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