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分工

失去過一個小孩後,我以為我會更期待這個孩子的到來並享受與她的相處,
但我完全沒有預料到生完小孩後自己會經歷這麼嚴重的壓力和憂鬱。
先生提議幫我做月子,雖然有點擔心但還是同意了,結果就是從醫院剖腹產的創傷和餵奶的不順,月子間開始混亂和疲累,結束兩週的月嫂幫忙後我就垮了。

「愛自己」一直是我的課題,因為我太容易受周遭環境和人的影響。
孩子出生之後,只要有她在的空間我都無法放鬆,專注力都會在她身上,所有生活的秩序感被打亂以至於我非常沒有安全感,更依賴先生的存在。
但是想當然爾在我崩潰的情緒之下,照顧小孩的工作就是先生扛起,他很享受這個過程,所以反而是我落單了。
中間也出現過傷害小孩,把她送走,或者自己消失的念頭,總之情緒一低落什麼地獄的想法都有。
但是小孩是無辜的,只能一次又一次哭完再迎接新的一天,說服自己要愛她要愛她。

來自先生「母奶最好」的壓力是我去諮商的主要原因,我怕為了一個孩子我連婚姻都保不住。
在諮商中看到每個人身上都有帶著原生家庭的議題,我們對彼此都有對方達不成的期待,便也從這些差異去理解他而非責怪他為什麼不能多心疼我一點。
所幸決定退奶後自己的心情比較輕鬆,可以面對小孩而不逃避,現在一天擠兩次讓她有一餐的量,在不覺得壓力或不造成外出不便的情形下或許已達到一個平衡。

直到最近討論家庭的生計,先生看到我狀態不好時會抱著小孩哭,提出了我出去工作的想法,
一切都偏離原本的設定,我想像的美好畫面一個都沒有發生。
我還感覺不到「母愛」也不知道如何「享受」跟她的相處。
當然我很愛抱她,跟她說話唱歌,看她長肉長大。
但同時我也很想可以放下她,好好吃一頓飯,把家事做完,讓這個家恢復原本的運作。

對於接下來的人生有不一樣的可能,雖然不用一整天跟小孩待在家裡,但也還沒有十足的把握在經濟上撐著我們。
不過至少,當先生說出「我可以帶孩子24小時,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時,一開始深陷在「為什麼我當不成全職媽媽」的自責和罪惡感,這兩天比較鬆綁了。
他是第一個獨自用推車,用背巾帶她出門的人。
也可以獨立帶她去看醫生,買菜,陪睡(這些我都還沒辦法)。
之前會跟他比較「為什麼我不行」的念頭一直讓我很緊繃,擔心如果沒有了他我該怎麼獨自面對帶孩子的事,如果之後他要出去上班的話。

後來討論了他先帶孩子這個選項後,將帶孩子的主要責任「真正的」全權交給他處理,然後我想著如何回鍋當保姆,假日要不要再兼職,
不管結果如何,至少現在轉移掉那個「好媽媽標準」的注意力。

我需要跟人的互動與外界的接觸去獲得能量,這是無庸置疑的。
比起外向活潑跳躍的我,沈穩內斂的他或許更能提供孩子現階段需要的安全感和穩定的照護。
孩子還是很喜歡給我抱,而且好媽媽標準也是自己給自己的框架,我想我可能一輩子都要跟「愛自己」這件事情打架,但上一個孩子就是來提醒我這件事情,我想這個孩子是來見證我實踐它的吧,我猜。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諮商3整理

2020.04.24
從小孩的出現看見跟伴侶的關係。
「你期待他能接住你的情緒」跟「他期待你可以餵母奶」會不會都是一樣的(對方做不到)的期待?
作伴侶諮商或許有機會聽到對方話語後面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你可以看見自己這幾天白天都能陪悠仔比較長時間了。
兩個人都沒有收入的日子應該漸漸走到了頭,可以先決定一個方向去做吧,沒有人說現在決定了就不能改變。

你當初理想當全職媽媽,但現在沒有把握和安全感;如果暫時沒辦法的話,跟先生都去工作找保姆顧也不是不好,兩份薪水可以給不一樣的生活品質,只有晚上和假日的相處時間其實也很多,而且可能反而陪伴的質量會更好,可以考慮看看。

記得給自己「空間」不用每一個決定都要精準不後悔。

雖然知道她會沒有安全感所以一直抱,但想把小孩放下來是因為你想要休息和有自己的空間,這很正常。

我們心目中都會有一個理想的內在媽媽可以無時無刻回應我們的需求,但現實中根本做不到。
不用因為這樣就覺得自己做不好,一樣,面對身分的轉變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小孩也會適應你。

為什麼當保姆時顧別人的小孩不會那麼緊張焦慮,顧自己的就會?跟之前喪女的經驗有關嗎?

關於父職與母職跟自己預設的狀況不同,但對孩子來說照顧自己還是自己的爸媽,所以不用壓力那麼大,爸爸能夠獨立帶小孩,媽媽可以兩手空空出門,很好呀!

最後,可能要找方式去療癒剖腹產過程帶給你的衝擊和傷痛。
你可能被嚇壞了,誠實面對自己的恐懼,畢竟那已經過去了,你已經從那裡走到這裡了。

「她很美很可愛很乖很健康有活力。雖然現階段的相處讓你無所適從,但她很努力保全自己,所以她沒問題。你的擔心都不會發生。你可以一直看著她,想像你們被薄膜包覆,被祝福著,會很好的~」

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諮商2整理

2020.04.16
諮商2整理

你當「陳亭心」這個身份當了三十幾年,當「媽媽」才當了一個多月,有很多事情要適應,比如說你一直覺得沒有辦法跟寶寶一起睡覺這件事會有罪惡感,你需要自己獨立的睡眠,其實不需要有罪惡感,因為你就是在做你自己呀!

爸爸可以做到的事情跟你可以做到的事情不一樣,兩個人存在著個性本質上的差異和原生家庭的議題,不用去比較或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
要記得兩個人是隊友的概念不是競爭者。但是要去理解對方跟自己的差異,遇到事件時才能夠同理和包容彼此的想法。

給母奶是你可以為小孩做的事情「之一」而不是「全部」。什麼叫做給小孩「最好的」?你們可以再想想和討論。
你現在很需要被同理和接住,如果身邊沒有相關的支持,要找專業的人士支援。

關於「好媽媽的框架」是你給自己的壓力,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媽媽可以把事情做到完美。臉書,社群網站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辛苦的部分。一樣記得加分的概念,每天看自己已經做到多少了,就好。

承擔自己的選擇,跟著孩子一起長大。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諮商1整理

從月子之後的疲累,母乳引發的產後憂鬱,
重啟諮商之路

諮商1整理
從剖腹產無可抗拒的外力行為影響身體開始
產後的無處不痛
親餵建立的挫折
母奶綁架地獄(至今仍在持續中)
都是痛苦憂鬱的來源

當媽之後
所有事是紊亂的
睡眠是斷的
三餐是狼狽的
胸部幾個小時被針扎一次的痛
穿著要方便擠奶
洗澡看狀況決定
家事有空檔才能做(否則只是累死自己)
床單,抱枕,地板,到處都可以有被打翻的被吐出的奶

外出時想著孩子的下一餐在哪吃?
去的地方有沒有哺集乳室(我的冰寶還冰嗎?)
尿布夠不夠?保暖夠足嗎?

焦慮,緊張
所有的秩序感都被破壞
沉進很深很深的水裡,強烈地想要抓住什麼呼吸,忘記了自己可以踢腿前進的能力

小孩只是引信
爆點在於我迫切地想要重建生活的秩序,讓自己回到可以掌握一切的安全感之中
框架令人安心,讓我看到自律的能力
如今卻一再失控

那麼
就嘗試跟隊友建立一個隨時可以被打破和重組的秩序吧!
看到我們已經做到的,用加分代替減分,另外也要檢視自己「當媽媽的標準」從何而來?
這是目前和心理師溝通的工作可以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