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0129

大約在三十歲前,處心積慮地離開台北。 
而所謂的處心積慮也不過是出國兩三個月,接工作採訪跑全省,去花東的民宿工作個春夏。 
我始終沒有"真正的"離開過。 
不是不喜歡都市,而是性格裡希望能離海、山都近些,能在"真實"的地方生活。
那樣的追尋,在三十快有一的這一年開始改變。

台北並不是一個冰冷的城市,它有我從小的記憶,我的家人,我的成長,我的情感。
大部分的人長大後選擇回鄉,而我矛盾的是我卻是想要離鄉?
一想到之後還是會回到台北生活,那麼一切的選擇都不一樣了。
如果20歲時開始累積了些甚麼,經過這十年就應該有些什麼了;
所以想要從30歲開始累積的這十年,要來累積些什麼呢?

尋尋覓覓有關家庭、工作、夢想的軌跡,大概永遠是人生的課題。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0128

大掃除之後去吃飲茶
吃的肚飽飽再去逛大賣場
很平淡的日子

第一次生日這麼接近過年
所以喜歡的蛋糕店都沒開
但是吃到可麗露了
拍照起來一點都不討喜
滋味卻好好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0124

等待的時候更應該要相信自己。
有時深思熟慮不如偶然相遇。
生命很短,如果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等於浪費生命。
與其擔心錢,了解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核心價值比較重要。
想成為怎麼樣40歲的自己,然後現在開始累積。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0119

Last day in Attic.

這兩三個月來,明明是三十歲的人過著的卻像是退休人的生活。
嚴格一點的覺得不太對勁(收入呢),寬鬆一點的覺得不過是休息一下(收入呢)。
感覺應該還是要在能賺錢時多賺,能有機會時多做。
就要三十有一,不能再這麼任性了。
それから?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0112

感覺這一趟,隨著自己家的結束,我也在做一個道別。
再見了那個曾經想要到這裡生活的自己。
我仍能如所眷戀的共生聚落已不復存在,
而那些理想的鄉下的簡樸的生活,早在這樣的心有所冀又出爾反爾之下殘破不堪。
如同一個所愛的人,最後做出的竟是背棄。
徒留一身臭名。
你不願也不想,但不可否認你曾是那樣的自己。

鳳毛麟角,幾次打轉。
變得安靜,
懂得是在放棄一些事情。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0110

查了交通後才發現其實從台北到羅東運動公園的時間差不多可以到花蓮了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0108

今天早上去吃了豐盛號,我的媽啊真的排很多人。

吃完了還買一堆外帶走,想說下一次這樣專程再來吃還要早起(重點是早起)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買到詹會說店家都說肉片快沒有了妳還買這麼多,後面排隊的人會討厭妳。


然後長途跋涉到天母和古亭送午餐,根本是小天使的行為。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0107

打開實心美的2014年(現在no1 14:49pm)
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

一直慣用moleskine當日常筆記本,去年加入了實心美的手帳當工作記錄本,
將每天的工作排程、會議、資訊寫在實心美;心情和隨筆寫在moleskine裡。
偶爾一次要帶兩本筆記本出門,雖然麻煩但是又覺得必要。
也還好有寫下工作記錄,前同事寫信來問當初工作的一些細末才有本可尋。

moleskine一年度換一本,個人年度大事和枝微末節的情緒都在那裡,偶爾抄書寫一下勵志的字還有朋友鼓勵的話語。
上一本實心美記了很多米、蜜、茶,很多數字、時間、進度、排程、溝通、會議。
有時候不知道日子是怎麼過的,翻翻筆記本就知道了。

再打開2014年,記下的是一個新的空間,新的想法。
新的筆記本總讓人對未來的這一年有無限的希望。

0106

整理的那股氣是一時興起的。
然後常常最需要整理的地方是小書房,那裡放了最多最喜歡的東西;朋友每次來最喜歡那裡。
廚房已經放棄了,那麼小,那麼有限,該擺的不得捨不然怎麼一覺醒來睡眼惺忪不想出門還可以餵飽自己。
這幾年該買的沒少,該丟的也不能手軟,才能在小小十坪大的窩裡行走順暢,伸展舒適。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最近的新聞

2014年才剛開始,回想看看你記得哪些新聞?
小鴨破掉了無液化的行程(到底關我們什麼事而且外交部還花了我們20萬贊助)圓仔出來見人了每天24小時輪播大埔案被判違法就夾雜在這些新聞裡

作為觀眾,消費者的我們,對於這些沒有營養的新聞,難道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嗎?電視台民營化,出現24小時的新聞台之後,電視新聞綜藝化求的是收視率,為的是廣告商。我記得大學教授對我們說過一句話:你每看到一次廣告就是被賣掉一次。新聞綜藝化甚至廣告化,你連看新聞都被賣掉。

他們說因為觀眾愛看這些沒營養的好笑的軟性的聳動的,嚴肅的沒有收視率;所以如果我們持續用一種輕鬆想被娛樂的心態來看新聞,那麼事情永遠不會有改善的一天。現在更誇張了,新聞從行車記錄器,從PTT,從youtube,從臉書上來。記者不求證,或是找名嘴說兩句就交代。

我相信還是有很多記者在做好的新聞,還是有記者在追蹤報導揭露批判,如果你的遙控器持續停留在哪些只會給沒營養新聞的電視台,這些好新聞就不會有舞台。

消費者最大的力量就是”消費”這個行為,你可以透過你的消費去改善很多事情。所以在轉電視時想想,你需要24小時的新聞台嗎?還是時段新聞但是是給你有營養的新聞?是的話就請你轉到那一台。如果你看到了沒有營養的新聞,寫信、留言、打電話到新聞台去,告訴他們你真正關心的事情是什麼。

傑米奧利佛為了維持海裡資源生態平衡,作了一個節目教大家烹飪市面上較少見的魚種(那些魚並非不美味是大家不知道),並鼓勵大家上市場跟魚販”詢問”有沒有那些魚,他相信只要每天都有人去問,過一陣子那些魚就會出現在市面上。
供需原則,你表達需要別人就會提供(反之亦然)。只會邊看邊罵,卻不會實際行動的人們,沒有資格要別人給你更好的東西。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0102

誠實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在背後可惜失望。

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什麼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
必要的時候找協助,想逃避的時候就清楚。
好好經歷這一件本身就是一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