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兩天一夜
登山經驗:女1次在日本中級山。男1次在台灣中級山
前情提要:
在N年前開始露營時就找到過小溪營地的資料,
那時對於爬山露營的概念就是在日本的一次經驗,
那次是有老手帶領,來回兩天雖走了8小時但我也只背了8公斤不算重裝,
且日本的山區營地頗有規劃,我們去的那個甚至還有溫泉區相當高級,
對照台灣的登山露營兩天一夜幾乎要重裝上山,且幾乎是野營,
讓無法在野外上廁所和不能洗澡的我望之卻步。
一直到去年底去日本宮崎採橘子,因為每天都在橘園裡所以上廁所就一定在外面,
克服了野外尿尿的心理障礙。
然後前陣子參加完«步知道»的分享會,
作者阿泰和呆呆在PCT上曾最高紀錄13-14天沒洗過澡,
如果想走上那條步道得必經這一關,於是就釋懷了。
行前:
開始認真規劃前往小溪是今年四月份的事。請教有登山經驗的朋友,爬文,採買裝備。
出發前借到背包和睡袋
(Macpac M2背包的背長極限比我的背長少一公分,勉強湊合著用;
Sigma睡袋1200公克,稍重,但問過專業的至少保暖效果不用擔心,再重也先背上)。
睡墊枕頭用露營的,禦寒帶了毛帽和羽絨衣。
雨衣雨褲、頭燈、登山杖、指南針哨子溫度計(這是同一個東西)、
魔術頭巾全部在迪卡儂搞定。前一週買到了鞋子,Merrel的入門款中筒健行鞋。
有人甚至在出發前一天才搞定鞋子,Zamberlan的登山鞋cp值頗高,
我要是有下一雙的話也要買(他上次去走中級山水漾穿的是雨鞋)。
帳篷爐具那些我不用背,顧好自己的用水和主食的食物就好。
帶了兩天份的水煮蛋,把一些能處理煮熟的食材先蒸熟密封。
最後背包總重13公斤(有人的18),離輕量化還很~遠。
請熟識的中醫開預防高山症的藥給我,
她以我的體質開了生脈飲(內含人蔘,也被說是老人的強心劑)。
出發前忘的事情就是:防曬。
出發:
前一晚先開到了合歡山的昆陽停車場(標高3070-90不等),
山下的氣溫一到了山上馬上冷得直打哆嗦,
凌晨夜裡,穿著羽絨外套趕快把帳篷搭一搭躲進去睡覺。
兩點睡進去,五點就醒了(其實根本沒睡)。
太陽和登山客都起得很早,才五點很多人準備出發。
我們吃著簡單的早餐(麵包、水煮蛋),
緩慢收帳,開到小風口梳洗和整理行李,大約九點左右開爬。
其實在把背包上肩後從停車的地方走到登山口就已經哇哇叫了。
平常欠鍛鍊,之前最多也才背過七八公斤,膝蓋發炎還沒全好,
乘載負重系統的髖骨一陣酸痛,
兩人邊嚷嚷著可以了有運動到了可以回家了,邊一步一步往上。
(以下是個人弱雞肉腳的爬山心得)
上山就是一個字:喘。
前一公里無止盡的上坡,朝著遠方的山頭前進,經過高山杜鵑花海,
0.1、0.2公里的小木樁,覺得這100公尺怎麼這~麼長,
一直到0.8左右,好像似乎快走完了,
沒想到第一個山頭過了還有一個山頭!1.0、1.2天啊這上坡怎麼永遠走不完,
大概每100公尺就會停下來休息和喘,上坡時陡峭都是石頭路,呼吸的節奏抓不到,
偶爾遇到階段差比較大的地方用力一腳瞪上去之後往往要再休息好幾下。
有人一直走在我前面,時不時回頭關心狀況,
我一說停,他也會停下來,等我走過去跟他要水喝。
*說到水,覺得飲水袋很方便,我這趟帶了兩隻各650c.c水壺
(一支裝冷水行進飲用,一支裝熱水泡煮東西用),
但因水壺塞在背包兩側外袋,要喝水時手要繞過背包邊側才能拿到,但往往就塞不回去,
得靠夥伴幫忙或者要把背包撤下才比較好拿放(這更累)。
有人的背包裡就放了一個1.2L的飲水袋,
飲水袋有吸嘴口的設計,吸管可以固定在背包上,
一低頭吸嘴就有水喝,走路時須要喝水就一小口一小口補充
(但也不是所有背包都有固定吸管的設計,我的就沒有)。
第一天我還堅持用自己的水壺喝水,第二天就直接放棄每次休息都去找他要水喝,
直接從吸嘴喝水變成行走時最療癒我的一件事。
不斷回頭看離小風口多遠了,直到攀過幾個山頭後完全看不見小風口。
那遠遠壯闊的奇萊山一直都在。
在一連串的上坡和很喘之後終於看到傳說中1.3k的反射板,
那已經不知道是走了多久之後的事了。
一路上下坡經過我們的人看到裝備都問:你們是要去紮營的喔?
前面已經有很多組了~今天小溪會很熱鬧喔!
我們就一邊嘿阿嘿啊,一邊繼續前進,擔心太晚到會沒有空位紮營,但實在是也走不快了。
若是遇到一樣要去小溪紮營的同好,也會互相約定「下午見」。
遇到爸爸媽媽帶小孩,兩人背四個人的裝備;
也遇到直接背小孩上山的(爸爸背小孩,媽媽背裝備),
他們往往都是一個箭步如飛往營地方向前進,強者。
過了反射板之後,陡峭上坡終於結束,變成比較緩的上坡,
也出現了遼闊的大草原和山陵線。
原本預計中午可以到營地,但依我走走停停喘喘邊看風景的速度看樣子是到不了,
於是計劃下修,天黑之前到得了就好。
卸下裝備,中餐就簡單拿了行動糧和麵包填飽肚子,
配一點醃好的小黃瓜補充鹽分和消暑。
一路喘喘走到1.8k的「天鑾池岔路」一邊是合歡山北峰,一邊是往小溪營地,
有人評估了我們的體力,決定今天先去小溪紮營,明天再輕裝上北峰去。
*其實大部分兩天一夜的行程是第一天登北峰,然後在小溪過一晚,第二天一早攻西峰。
但因為我們是新手,決定不要那麼衝。雖然距離北峰只有200m,
但考慮到這樣上上下下然後再去營地我會更哀哀叫,於是直接往營地前進。
(請參考: 我是新手,我想去小溪露營!)
往下走幾個下坡(其中有兩個碎石路段有拉繩陡下),腿已經軟了,膝蓋也開始痛。
走進箭竹叢後就看到遠遠的樹林後面有一小塊空地,已經有幾頂五顏六色的帳篷在那裡。
沿路上也有看到不想跟大家吵在一起,直接找平坦草地單獨紮營的帳篷。
然後聽到溪水聲,就知道快到了。
小溪之所以珍貴(熱門),因為有活水。
真的走完下坡出樹叢到營地之後是一陣虛脫和眼淚,
好累喔終於走到了可是好美好值得喔天呀明天還要走回去這類的心情在心裡翻攪。
有人依地形和角度速速決定了紮營的位置,搭起帳篷後又加了一小塊天幕做炊事區,
自己覺得是當天在小溪裡最豪華的「家」。
休息,然後把中午沒力煮的乾燥飯拿來當下午茶。
從早上9點出發,真正坐在營地已是下午2點。
我們以為自己應該是最晚的一組了,沒想到陸陸續續還有人進來,
到了傍晚整個營地塞滿幾十頂帳篷,好像大拜拜一樣。
休息夠了就去找可以遮蔽的天然廁所和溪邊取水,溪水冰涼而且乾淨,
但保險起見我們還是濾過再煮沸用。
往山的另一邊走,可以遠眺一大堆不知名的山(幼幼班認不出來)
接近傍晚時有雲海和夕陽,超美。
營地越晚越熱鬧,旁邊一組商業隊伍開始玩起團康;帶小朋友的家庭煮起火鍋,
老一輩的登山客有燒酒雞和烤肉。我們很安靜的用一只鍋具煮飯等星星,
有山友過來稱讚天幕看起來很舒適的時候聊兩句
(每次露營發現大家都很喜歡觀察別人家的裝備)。
晚餐煮了咖哩飯,食材是先蒸好的南瓜和馬鈴薯,
有人看到我帶「菜」上來的眼神都一個不可置信覺得高級,
但明明還有人背啤酒啊肉類等等的上山那才不可思議?!
晚上六七點月亮就出來了,一顆亮澄澄的大滿月就在我們正前方,看得我傻愣愣好幸福。
太陽一下山氣溫就驟降,羽絨外套和毛帽要馬上穿上避免著涼頭風。
依天氣狀況估計星星不會很多而且雲層很厚完全看不到銀河,
前一晚幾乎沒睡的兩人累到爆炸,晚餐後把東西收拾收拾不到10點就進帳篷躺平。
出乎意料的好睡(可能真的太累了)半夜因為肚子痛醒,拉完肚子回到帳篷
(星星依舊很少)又立馬睡去。
隔天被叫醒時太陽已經曬屁股了(完全忘記日出這件事!)
他也沒看到,凌晨起來上完廁所後就又睡進去(白背了腳架)。
好吧,星星銀河日出這小溪三寶我們全都錯過了
(但後來爬文發現要看到銀河不難,一個月內要看到滿月反而比較難,也就釋懷了)。
第二天非常明顯的感覺就是酸痛和曬傷,於是無論如何都想辦法把整個人包緊。
早上去溪邊取水煮早餐(香菇海帶芽冬瓜烏龍麵),然後再燒今天要帶在身上的飲用水。
輪流打包和休息時感覺兩個人幾乎都不想動。7點起來不到9點帳篷就幾乎撤光,
有很多人在我們吃早餐的時候已經西峰攻攻回來了。
我們緩慢地收帳和整理垃圾(帶上山的要全部帶下去),
接近中午出發,目標也就是:天黑前能下山就好。
回程的身體雖然痛但是輕,可能呼吸比較習慣了。
走回昨天天巒池的岔路吃個點心就丟包然後輕裝上北峰。
一早的北峰熱鬧無比,好像同樂會,三角點和標高牌都要排隊拍照。
我們沿著附近走一圈,挑了幾個喜歡的定點拍照玩樂,後悔沒把中餐帶上來享用,
然後看著對面大雪山和福壽山大口呼吸,山真的好美而且雲霧光線千變萬化,
風景看盡興了回到天巒池叉路煮了中餐(乾燥飯配麥片)才心滿意足地下山。
下山就是一個字:痛。
回程理論上會走得比較快,但因為我左膝蓋有傷,雖然不喘了但是卻痛起來。
每一次往下踩就像有針刺進膝蓋一樣,下坡時都會採取非常奇怪的姿勢,
側身,左腿往前伸,右腿支撐著,左腳緩慢踩下後身體才轉正,
因為速度很慢被取名老婆婆下山(上山因為喘吁吁所以是少女上山)。
昨天覺得很漫長的100m,今天咻咻咻就到了。要下山時看到遠方烏雲覺得不妙,
果然到了一半就下起雨來,穿上雨衣雨褲後繼續走
(«山知道»裡阿泰說:不要再有不帶雨褲的僥倖心態了,它是標配,不是選配)。
山上一瞬間的風雲變色令人措手不及,你只能做好準備然後隨機應變。
眼看著小風口就快到了,一路下坡和經過昨天上山時最怕的連續石頭地階段,
因為怕速度慢擋到別人所以我一直讓人先走,有人速度快常常轉眼過一個彎就不見了,
登山杖救了我好幾次以免跌倒滑跤。下午四點,我們回到了停車處,虛脫。
就這樣,人家單趟1.5-2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回都走了4-5小時。
是我體力太差太愛停下來,絕對不是路不好走。
幸運的是回到小風口梳洗,一次廁所的時間,山上的小雨就變成了傾盆大雨,
我們目瞪口呆望向天空慶幸已經下山。
回家就是一個字:累。
回家的路上停埔里晚餐,除了曬傷的痛之外身體已沒什麼知覺,
第一次吃飯可以吃到要睡著,連講話也沒力氣辛苦了司機還要開車回家。
爬完山的後續,就是不斷地往臉上手上曬傷的部分敷蘆薈凝露。
臉的下半部(鼻子、人中、嘴唇、下巴)到脖子徹底淪陷。
第一個脫皮的是嘴唇,最痛的是人中(因為講或吃東西都會拉扯到)。
然後現在鼻子和下巴也開始龜裂了。
不是怕曬黑,是不喜歡這樣黑一塊一塊的。
外套袖口前半截和沒有被登山杖遮住的手臂半截也是。
後記:
後來回想我有沒有高山症呢?不知道那樣算不算是,
我有兩個症狀,一個是上山時很喘呼吸會胸痛,越到營地越明顯,一直到晚上睡覺都還在喘,
但是第二天就好了(還是只是心肺能力不足缺乏有氧運動而已?!)。
另外是到營地之後就一直放屁,然後半夜起來拉肚子,
正好克服了我不敢在野外大便的心理障礙,當屎在滾的時候真的會是不顧一切了
(我們兩個都吃一樣的東西但是只有我拉肚子)。
小溪營地有生態廁所,姑且先不論台灣人登山收不收拾自己如廁後的垃圾的習慣,
至少女生可不太擔心營地太熱鬧要在大家走來走去時在一旁找廁所的窘境。
ps.爬山前做的功課大部份都是從山知道這本書和健行筆記
我是新手,我想去小溪營地露營!一文說:
「小溪營地露營為重裝行程,不要小看短短幾小時的路程,
沒做好行前訓練的人,邊走還是會邊哀哀叫的。」
沒錯,我就是那個哀哀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