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到那組珐瑯時,覺得回台灣開民宿一定擺得上。
結果變成書房最美的風景,民宿夢不了了之。
- - - - -
「為什麼不相信自己可以得到圓滿的感情?」
這句話好像鬼魅一樣
- - - - -
聽到一個故事,女主角正徘徊在兩段關係之間。她好不容易跟他在一起,但是幾年之後,生活沒有想像中美好,偶有衝突。目前在新的職場遇到對她有興趣的男同事,兩人正在曖昧中。
我聽到一句話,讓我有些警覺。女主角說:「想讓他知道失去我的痛苦!」
這個想法,很接近報復。也許他曾經讓她不高興,所以她也想要出一口氣,來平衡一下。這也像是賭氣,不過,賭氣常在爭一時,並不長久。
我們不管進入一段關係,或者離開它,通常不是為了讓誰痛苦,而是期待雙方藉此獲益。她如果清楚她自己要的是什麼,那麼,要選擇進入一段新的關係,主要還是為了滿足她自己的需求。
我們需要面對恐懼,才能盡心愛一個人。我們需要面對失落,才能靜心去接納他。
決定跟一個人相處一段時間,我們會冒著種種風險,愛一個人,常要給很多信任,常要顯示自己的脆弱面。那麼,對方想要傷害我們,也可以輕易地給我們一個重大的打擊。
然而,進入一段關係之後,兩個人的缺點浮出水面,開始彼此磨耗。我們如果沒有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不願意面對關係裡的不完美,我們越是逃避,越會放大我們的需求失落,然後開始尋求被滿足的可能。
這時候,一段能彌補我們需求失落的新關係,就顯得非常誘人。不過,我們得要小心,那主要還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聚焦在沒被滿足的需求上。已經被滿足的部分,那可能跟對方曾經付出的努力有關,很可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
在一段關係裡面,我們獲得了與失落了什麼,需要經過一番內省,才能明白。能面對我們的失落,才能談接納對方。不過,我們的失落,可能源自於原生家庭,也可能要靠我們自己,對方能努力的部分,說不定很有限。
然後,一段關係是互相的。我們怪對方沒來滿足我們,那我們有想著要去滿足對方嗎?如果我們在關係裡,總是要優先被滿足,那下一段關係會不會也是這樣?難道,下一段關係還是覺得不夠滿足,還要繼續找下下段關係嗎?在這樣一段又一段的關係裡,到底在我們心裡積累了什麼?
如果沒有成長,沒藉著關係認識自己。那麼,我們累積的,無非是一個又一個傷疤,許許多多沒有癒合的痛。
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說,在關係中,我們不斷練習著,調整彼此的情緒,改變詮釋事物的角度。像是可能失去對方,也許是一種痛苦,可是如果讓不愛我們的人走,我們身旁才有空位,容納幸福,這樣也不錯。
我們知道,或許下一個人會更好,現在的人不是最好。不過,貪心常找不到幸福,珍惜與知足,可以多往幸福靠近一步。
.
改編自《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洪仲清